人以肉身居於世上,食物與醫藥,都不可或缺。長期以來,「就地取材」便餵養與治癒幾許大地之女/子。但近數百年來,西方醫學結構與理念隨殖民步伐而遍播全球,民間的醫學鮮有機會登大雅之堂——除非是有經濟效益之物品如人蔘、天山雪蓮。但伴隨現代化、全球化狂飆而屆的大量跨境、環球式旅程,以及分秒必爭的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生活方式,和人類大規模的環境破壞,也是疾病的根源。然而這些,卻鮮被提及,更不會被納入「醫療」討論的範圍。
倒是西方現代醫療與技術的蔓延,卻無遠弗屆,也有隨著「援助機構」、「慈善機構」而進一步到處推廣。醫療之單一化日漸嚴重。結果是,對於藥商、醫療器材商、跨國保險公司等來說,利益增進以至集團壟斷是甚為明顯的。但另方面,對治療全球最困擾貧窮地區的疾病(包括傳染病)來說,既非上述集團利益所在,自然不會得到集團投資去研究治療之方。雙重不幸的是,隨著全球交通頻仍——雖然這些交通不必對當地人,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人民,造成好處——疾病卻迅速蔓延。
醫護體系與教育體系一樣,被國家統一監管,其功能也往往因應而被設定。譬如為國家的國防/戰爭作準備。
倒是尋常生活中,肢體有缺陷、身體或心靈受病痛困擾的人,怎樣過生活?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的各種安排是否有考慮到他們的需要?